
文 / 費雯麗
到日本旅遊時,明治神宮絕對是必去景點之一,漫步於被高聳蔥鬱的樹木包圍著的參道,耳邊傳來腳踏著玉砂礫地窸窣聲,接著就會被眼前壯觀的酒樽牆所吸引。其實不只是明治神宮,許多神社、寺廟都會看到類似的酒樽牆,這些酒其實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製酒家、信眾要奉獻給神明的奉品。

▲ 明治神宮

▲ 伊勢神宮
日本的「樽」,要從13世紀開始說起,日本與當時正值宋朝的中國貿易頻繁,用木板與竹子製成的「結樽(縛樽)」,便從中國輸入作為釀造與販賣酒的容器,然而時至江戶時代,關西的大阪、京都一帶的酒輸往關東的需求越來越大,原本由馬背駙走陸路的運送方式,轉為海運,酒桶的體積也變大。為了防止碰撞,將酒樽用菰葉或藁葉包裹中的「菰樽」遂誕生。各個製酒家為了區別商品,便在菰樽的正面繪上自家商標,原本的實用目的,卻也讓菰樽各有特色,只是擺放著,也能自然成為藝術品。

▲ 嚴島神社

▲ 高岡市 射水神社

▲ 鶴岡八幡宮
菰樽保存了傳統又配合現代實用性做出改變,其實奉納在明治神宮的酒樽中,還有「中西」並存的特色,放置了葡萄酒樽。明治神宮原本就是為了供奉明治天皇所建立,而以推廣現代化文明的「明治維新」聞名的明治天皇,以「和魂洋才」為原則,在守護自家傳統的同時,也將西洋文物引入國內,從食衣住行各方面積極探索,西洋酒自然也沒放過,其中讓明治天皇最傾心的葡萄酒,就被選作明治神宮的奉納酒之一。

▲ 明治神宮
菰樽的彈性,從設計到中西並緒,尺寸也有許多種類,其中最小的是300ml,被稱為「豆樽」,可愛又具和風,飲用完還能留下來當裝飾品,深受觀光客喜愛,熊本縣的熊本熊也推出了自製菰樽,只能說熊本縣營業部長商業頭腦動得可快了!

日本人愛喝酒的風情,可說是世界聞名,認真追本溯源才發現,這一切恐怕得從天上、地下百年來被奉納著酒樽的神明開始說起呢....
穿越一間間神宮,發現不一樣的日本!
→ 可樂旅遊合作 「玩出你的,日本旅遊經」圖片出處 / 費雯麗 , 熊本熊官方部落格 , yusaku_kumadness , hsiula , koizumiyuko1206 , taku054 , kwsk1103 , sakiyuma , naaaaarin
comment
請先 登入 才可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