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_Nan
■宮島達男
宮島達男的作品一向帶有高科技的冷感,他特別喜愛藉由數字1到9表達一種物理的狀態、規律的跳動,這些數字述說著一切事物總是處於變動發展的過程之中,世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,正因為事物總是在變,日常的每一瞬間才有閃爍的那一抹靈光。
帶著一副金屬細框眼鏡,宮島達男本人像個大學教授多過藝術家,實際上宮島真的在日本東北工科大學設計工學院擔任教授。
對於文人,可以說沒有感性就沒有生活;而對科學工作者而言,沒有理性就沒有事業成就。奇妙的是,閱讀宮島的作品,卻能感受到科學與感性兩者的確毫不衝突地在他身上存在著。他本人能夠與你聊古典音樂,也能頭頭是道的分析愛因斯坦的理論,或許就是左右腦發展夠平衡吧,所以宮島達男的作品總是感而不縱,理而有節,拿捏著恰到好處,非常日本。

■“數字”給人最直觀的代表物,就是時間了。
到底何謂時間?這個問題千百年來困惑古今中外多少科學家、哲學家、數學家及詩人,苦思冥想都無法得到完整正確的定義。宮島倒是給了一個挺實際的答案:“時間不是用來想的,時間是用來過的”。
宮島利用計時器像碼錶一樣來反覆計數,以數字代表時間,時間的反復表現了循環。他在2004年創作的一件作品《時間之水》(”Time in Time”),以防水處理過的LED小方塊閃爍著數字漂流在水面上。這讓人想起影像先驅Bill Viola曾經說過的一段話:“每個人必須打破界線,然後通過一種無形的門檻—水,以便進入世界。然而一旦化身,眾人會明白,他們的存在是有限的,所以他們必須最終背離生與死的表象,在水幕間往返,重複的週期沒有結束。”

■時間駛入寧靜的場域中,如同鏡像般的帶領觀者往返兩個全然相對的影像世界。
宮島對Viola的這段話進行補充:“這裏所說的時間,是指人的生命如水一樣相續不斷。”他曾經在南北韓軍事分界「38度線」河面上,放置許多塊數字LED,“希望這些作品能夠供奉那些因為戰事而離去的靈魂。“
在此,水成為跨越生與死的媒介,漂流在水面上的數字象徵著死亡與接引之花,停泊開在彼岸的那一端。水這種物體對於人們來說,便成了祝福祈禱的載體。

這件作品《幻滅》(”Mega Death”)使用了2400個計時器創作而成。那是在20世紀最後一個威尼斯雙年展,也就是1999年創作的作品,宮島這麼詮釋自己的作品:“在佛教中人類的死亡不是完全的盡頭,而是期待下一個來生時期沉睡的狀態。”從生到死,每個人的頻率不一樣,因此就好像每個人的生命在人類史中所展現的不同韻律。作品在呈現時會有幾秒鐘呈現全部黑暗的狀態,那是在表現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,大自然所產生的一種全滅的狀態,宮島認為,人類的暴力有時也可與這種大自然毀滅的狀態比擬,比如世界大戰。


圖片來源:www.tuad.ac.jp
圖片出處 / SCAI the Bathhouse, UCCA
comment
請先 登入 才可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