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text / yi xuan;photo / teikoukei
開發爭議不斷的社子島,島上一座座小山是從台北市運來的垃圾,面對這樣虛無的環境,卻有一群少年把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的回收當成寶物,收集來自行拼接、組裝,從無到有全靠自己力量搭建一輛腳踏車。這樣的創意播下《社子島少年行》計畫開始的靈感來源,在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上,國泰找來鐵鑄藝術家仔仔,進駐社子島帶領當地四位少年,一起完成一樣屬於社子島的創作。
原定三個月的計劃時間,最後卻延長到八個月,過程面臨許多困難,不是所有人都依照原定計劃留在創作團隊裡。也許是心態衝突、或是現實考量,當少年們一一離開,仔仔卻是一直堅持留下來的人。他用最認真的心態和無數的心力對待在青春邊緣徬徨的少年,途中也在無助、迷惘的時候,轉而投向年輕時曾伸手拉自己一把的恩師 -- 拳頭師,片中簡短的露面和問答,都隱隱透露出兩人用歲月和經歷累積的深厚交情。

(上:仔仔/下:拳頭師)

Chapter 1 //不打不相識,下課給我到武術社集合!//
聊到年少輕狂的時候,仔仔敘述來語氣平穩,難以與過去那個天天打架惹事、高中入學資格還是靠阿嬤打麻將贏來的他聯想在一起。但也許是托阿嬤的福,本來是不怎麼想念的高中,卻也成為仔仔與拳頭師生命的交會,拳頭師是仔仔高中武術社的教練。
回想起兩人第一次見面,拳頭師說其實仔仔外表跟其他高中生沒有太大不同,但就是眼神不一樣,有種不肯認輸的氣勢在。而角度換到仔仔身上,當時還是高一的他被拳頭師選上台當對打的示範對象,被打的慘烈,卻也讓他從此踏上練拳的日子,「第一次去武術社就被挑戰,那時候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打敗他」,仔仔回想起那時的生活,一二四到武術社,其他天到外面的劍道室找拳頭師的老師報到,練拳除了訓練身體,更是一趟磨練心理的過程。

Chapter 2 //武術原則—守、破、離的心領神會//
多麽荒唐的年歲、多麼荒謬的過往,兩人回憶起來都是笑著說的,現在看來不過是像水漬般的痕跡,淡淡的、淺淺的,就足以改變整張紙的質地。仔仔與拳頭師的生命經驗在過去交疊,此刻融合,同樣在年輕時因為練拳而改變的未來,各自把這段經歷內化後再轉換成不同的力量,向外發射,長成截然不同的樣貌。「武術世界裡有句話『守、破、離』—先守住老師教給你的、再打破之中的框架、最後重要的是要離開去自創一格。」
現在的拳頭師投身動保,專心一志的去保護、照顧流浪的毛小孩,而仔仔則是悠遊在不同領域中轉換身份、不斷向前。拳頭師看著今天的仔仔,「我做動保,說到底還是在街頭上靠拳頭在幹事,依然存在武術的迴圈裡,但他將武術得來的道理轉換成創作、甚至是生活的養分,才是真正有達到『離』的精神。」這樣的體悟直到《社子島少年行》的拍攝,更讓拳頭師有深深的體會。

(拳頭師手臂上每個刺青,都是一段難以言喻的生命故事,有時候是重要事件的紀念、或是獻給一隻救不回的貓)

Chapter 3 //將接到的幸福,再傳承下去//
緣份是件很奇妙的事,訪談之中不斷設想著,如果仔仔阿嬤沒有打麻將讓他進這所高中、如果當時社團是選進擺在志願第一的撞球社而不是最後的武術社、如果拳頭師沒有練起劍道讓老師建議他去社團當教練……種種如果只是如果的話,兩人的生命就會駛向不同的方向,也許從來沒有交集也不一定。
「有一種怕事的小孩是失敗了就倒地不起,仔仔是另外一種,就算失敗了,也會想盡辦法證明他自己,這種充滿『韌性』的性格,讓我覺得他是一個適合傳承的對象。」這種從拳頭師眼中詮釋而來的『韌性』,也充分展現在《社子島少年行》所紀錄的影像裡,當少年一一離開,仔仔依然略帶倔將但溫柔的留了下來,只因為一句話,「我們都應該在別人最需要幫忙的時候,留下來繼續幫忙。」

「給人幸福就是幸福」,其實不只是單向的傳遞,看著仔仔與拳頭師的角色變化著,沒有誰領先在前,而是向著彼此的生活或遠或近的繞行,始終沒有讓對方放開一次注目的眼光。才明白幸福傳遞的過程中,摩擦出的能量不只會安靜的直行下去,而是會踩著不同的軌跡繼續波折、反射、轉彎,甚至最終也許會繞回來也不一定。
comment
請先 登入 才可發表留言